2015年10月16日 星期五

儲蓄要有目標

上篇談到生活質數,引申了一個儲蓄的問題。由細至大,長輩都有提過要儲蓄,所謂積穀防飢,為未來籌備。我一向尊重傳統智慧,但這是對的嗎?


若果毫無目的地儲蓄,那便成了守財奴,只能有錢入而不能有錢出,每天看著銀行戶口有多少個零為樂。這樣的人生很枯燥,並不是我所追求。



所以儲蓄必需要有目的,而無論是為短期目標(如旅行、買奢侈品)或長遠目的(如結婚、買樓),都需要有計劃地進行。

若是為了要去日本一倘(短期目標),便要計算酒店(或民宿)、機票、飲食等的費用。個人經驗,做預算時,在金額上最好能預留一定的空間,,因為可能到當地後發現有些很想買的物件,但因為唔夠錢而被迫放棄,回港後才後悔。當然可以刷信用卡付款,但亦增加了刷爆卡的風險。

若是為買樓(中期目標),便做下統計,未來收入回何,要儲多少首期才夠,還要打算未來在甚麼情況下才能置業。首期、裝修、律師費全部都是錢。雖然現在不是最合適時間買樓,但機會不知幾時降臨,還是鼓勵自己多作準備。

若是為退休(長遠目標),便要長期地執行儲蓄計劃。香港人比較長壽,若60歲退休,還可以活多20多年。試問在25歲至60(35),可以儲起幾多為將來的20多年用?現在開始總好過靠臨退休前幾年才預備。雖然香港有強積金,但絕不能單靠它來維持退休生活。為甚麼?簡單地計算一下:假設某人用35年時間,每月供$1500(現時的上限),再加上僱主的$1500,每年5%回復,用複息計算,60歲時,共有$3,414,107.62。若以20年為限期,每月可得$14,225.45,想想35年後港1萬多的港幣是否仲可以維持安適的生活?我是存疑的。

若果認定儲蓄目的正確,遇到疑惑時,便重新探討是否值得。若是,便繼續前行,若否,便中止計劃。

如有朝一日,發覺買樓並不乎合自己,便放棄它,將這筆金錢用在更有意思的地方上。

認清方向,方能達成目的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